在澳大利亚机构毕业的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才中,超过半数曾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然而,近年来,这一人才流动渠道在申请澳大利亚入境签证时似乎面临更多困难。
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考虑颁布《保障美国国家人工智能访问与创新法案》(GAIN AI Act),该法案将对美国制造的人工智能半导体的出口施加额外限制。
对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目前缺乏国内高性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中亚国家来说,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急需的技术基础。
深入分析发现,美国人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重要性的看法随着他们对这项技术的熟悉程度而加强。
“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COP30进入冲刺阶段,海南保亭正以“AI+零碳+主动健康”驱动,向世界展示中国首个县域地方履约行动,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和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治理与发展模式。
第三期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10月20日举行开班式,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作者呼吁,将人工智能纳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工具。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共同出资建设基础设施实现能力共享,共同治理平台赋予发展中国家决策权,以及建立融资框架奖励包容性数字投资。
巴西籍工程师安蒙如今掌舵全球芯片巨头高通,担任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带领这家市值逾187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中展开激烈竞争。
在东盟,人工智能已成为更广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一体化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监管机构在欧盟版权法和与其他国家的人工智能制度竞争之间左右为难。试图改革该法律可能需要多年时间,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生成式人工智能兼具通用技术和“发明方法的发明”的特性,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提升生产力水平。
世贸组织为各成员及公众提供的一个重要服务是监督贸易措施。人工智能有助于世贸组织更深入、更细致地持续观察贸易措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东南亚向低碳能源转型正受到当地社区的抵制,这些社区因基础设施开发项目而受到不利影响。在社会动员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使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为能源转型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人工智能纷至沓来的应用场景,更丰富的对接平台、更协同的产业链条,人工智能的未来引人思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9月1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宣布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17日在广西南宁开幕,AI“唱主角”是这次盛会的最大看点。首次创设的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是东博会献给数字时代的“智慧客厅”。
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金砖国家怎样把握机遇,成为海内外嘉宾研讨的重点话题。
9月16日,在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为推动负责任的发展,非洲的人工智能创新应充分考虑本地限制与机遇,将发展根植于现实基础,并推广基于证据的实践方法。
显示 1149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